SaaS模式助力獨立軟件開發商 |
發布時間: 2012/8/25 14:28:26 |
SaaS——軟件即服務,是基于互聯網提供軟件服務的軟件應用模式。雖然經過幾年的發展,SaaS已經度過了最初的懵懂時期,但對大多數軟件公司來說通往SaaS的道路還不是很清晰。
SaaS發展歷程 云革命席卷著整個軟件產業,預示著應用程序在如何被消費和交付使用方面正在發生著大規模的變化,正如之前軟件產業的不斷裂變一樣,這樣的變革創造了新的機遇,動搖了原本市場領導者的地位;叵胲浖a業的初期階段,我們可以知道。軟件產業的交付模式改變意味著軟件產業根本的變化,從大型機到客戶端的變遷中,當Wordperfect、Legent、MAPICS等新的軟件公司誕生之時,之前的軟件巨頭MSA公司就從歷史的舞臺退出。隨著服務器應用程序瀏覽器的興起.這些新興的公司也不再是領軍了,Seibel、Business Objects和PeopleSoft在90年代一躍成為新的領導者,F在我們又再次看到如Salesforce.com,NetSuite和Workday憑著其新型的SaaS軟件交付模式備受世界關注。軟件架構周期性變更的這種趨勢與小型ISV在他們爭奪的利基市場份額不等密切相關。目前,ISVs需要確保的是盡早采用云軟件服務模式,只有這樣才能盡快占據有利的市場位置。 許多軟件公司,獨立軟件供應商,正在努力考慮如何為客戶提供其產品的云版本,從傳統正版軟件的商業模式發展到SaaS模式絕不是偶然的,市場正急需基于云模式的軟件方案,而SaaS模式與傳統模式相比提供了巨大的競爭優勢。 事實上。我們可以通過ASP應用服務提供商在90年代中后期的普及看到這種趨勢的早期征兆和發展潛力,ASP在表現層上與SaaS有著類似的特征,將一些傳統的內部部署軟件集中在一起,客戶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并通過互聯網向廠商定購所需的應用軟件服務。但是ASP模式還不能支持SaaS模式的遠稗調用能力和軟件的擴展特性,這種根本的技術缺陷削弱了這種商業模式,從而導致了這些應用服務商幾乎全部倒閉,只留下付費的客戶陷入困境和數十億的風險投資報廢,F在軟件市場對云模式的熱情是軟件產業前幾年趨勢的延續,幸運的是高效的SaaS模式的技術架構糾正了ASP模式致命的錯誤并且為大規模經濟和可持續盈利業務打開了大門。 SaaS模式相比傳統軟件模式的優勢 自從基于云模式的軟件交付有效使用以來,客戶的需求量十分顯著,Gartner預測,SaaS的企業應用市場(企業資源計劃,客戶關系管理,人力資源,等等)將在2013年底達到14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8%),并且達到軟件企業市場總數的14%。盡管有著驚人的增長,我們依舊處于云應用階段的初期,只有約為6%的企業資源計劃在使用著SaaS模式,搶先使用SaaS模式的客戶關系管理軟件(CRM)在2008年底約達19億美元,占整個CRM市場的20%。這是一個顯著的增長,但是市場普及率將有待進一步提升,這種發展趨勢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可以看到傳統的內部部署軟件模式和SaaS模式的對比如下: 企業成本:傳統的軟件授權費用通常很高,相關的資本輸出還需要進行仔細的開支預算;而SaaS的租賃費用較傳統軟件許可模式更加低廉,從而大幅度降低了企業信息化的門檻與風險。SaaS模式不需要大量的前期資本輸出,供應商通常是按照用戶所租用的軟件模塊來按時、按件或按月來收取費用,所以企業比較容易預估建置成本。 安裝過程:傳統的軟件系統通常需要顧問與客戶一起現場安裝。系統集成商已經很好地承擔了這一角色,但在初始安裝和設置過程都非常耗費時間和金錢才能為供應商和客戶提供較好的服務。相反,SaaS產品無需安裝,新客戶的初始化環境將會自動生成并且立即可以使用產品提供的服務,只有少暈的一些客戶定制的或者集成化的工作可能需要配置,但通常這些配置也可以遠程執行,從而大大降低了時間和資金成本。 硬件配置:傳統的內部部署軟件的軟件包費用還只是前期費用的一部分。為了讓應用程序啟動并正常運行,還需要提供資金購買軟件存取的臺式計算機、服務器、網絡組件以及移動設備等等。而在SaaS模式中這些所有的硬件費用全部被提供商集中利用起來,作為整個客戶群的投資基礎,一個客戶若想使用SaaS模式,則只需要一個PC機,還有互聯網連接即可。 管理維護:在傳統軟件模型中,為確保系統能夠不間斷運行,企業需要配備IT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咨詢人員及產商代表,這些費用往往是隱性的長期投資,累積起來往往會超過軟件的費用。而SaaS模式則不再需要企業額外花費這些專業服務費用,同時又能得到最新的技術應用,滿足企業對信息管理的需求。系統的維護與更新交由專門的SaaS負責。對企業來說省事不少,不僅不需要專門的維護和管理人員,也不需要為維護和管理人員支付額外費用,很大程度上緩解企業在人力、財力上的壓力,使其能夠集中資金對核心業務進行有效的運營。而SaaS的例行維護工作包括軟件的測試、修復、裝設以及升級,只有一些少量工作流程改造與人員訓練的工作,仍需企業主與SaaS提供商攜手研擬適當的方案。 經濟與技術風險:與前面的例子一樣,技術風險也從客戶轉移到了供應商,比如說像ERP這樣的企業應用軟件,軟件的部署和實施比軟件本身的功能、性能更為重要,一旦部署失敗,所有的投入幾乎全部白費,這樣的風險是每個企業都希望避免的,F在,軟件供應商用一個單一的“包到底”的方法為軟件的正常運行、性能和服務質量負責任,客戶可以更加放心地專注于核心業務。 SaaS為ISV創造有利條件 有些人說SaaS對傳統軟件來說猶如洪水猛獸,對獨立開發商來說并沒有足夠的吸引力轉換成SaaS模式,事實上并非如此,SaaS模式將成本、風險都從客戶身上轉移了,并為ISV創造了機遇還有穩定的客戶市場,因為SaaS能提供更高質量的用戶體驗。我們可以看到SaaS帶給ISV有如下幾個好處: 集中的運行環境:ISV可以在一個單一的基礎設施環境下編寫軟件從而獲得最佳性能,不再有令人頭痛的對不同版本中間件以及操作系統配置的測試。 連續敏捷的更新:ISV只需要專注于不斷發展的軟件功能和界面,而不需要擔心軟件兼容性、軟件修復和軟件發布等一系列后期工作,并且更新速度可控。 擴大的客戶市場:轉移成SaaS模式可以快速擴大獨立軟件開發商的目標市場,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考慮,首先是投資的靈活性和更低的成本允許SaaS向普通客戶擴展,而這些普通客戶在傳統軟件模式下付不出更多的軟件硬件方面的投資,這樣就只能放棄使用軟件了,這一部分的客戶數量是無窮的。另外采用SaaS模式使用戶減少了硬件及專業服務方面的費用,則可以分配更多的預算到軟件供應上。 提高客戶體驗:通過控制交付,ISV可以確保軟件系統正常運行,及其速度和可靠性,提供一個更好的最終用戶體驗。SaaS讓軟件供應商與客戶之間的溝通更加透明,在保證價格和功能公開公正的同時,為潛在用戶提供“先試后買”的消費體驗,在實施之前先使用,讓用戶提前評估使用后的效果,大大降低了企業信息化的實施風險。這在傳統軟件中是難以實現的。 我們可以看到,SaaS模式是市場的一種呼吁,對用戶來說,軟件服務化就意味著更完善的功能、更低廉的價格和更高品質的服務:對企業來說,軟件服務化則意味著更有效的成本控制、更快捷的市場響應速度以及更可觀的利潤回報。我們可以看到,軟件產業正在向定購服務的方向轉變。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endtimedelusion.com】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enidc.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