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大力發展云計算 |
發布時間: 2012/8/21 14:48:05 |
全國政協委員吳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說,云計算是計算機科學和互聯網技術發展的產物,也是引領未來信息產業創新的關鍵戰略性技術和手段。云計算孕育于“谷歌”,亞馬遜這樣的“互聯網企業”,并快速流向社會并成為主流。他相信,“云計算”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是劃時代的。他認為,“云計算”將會帶來工作方式和商業模式的根本性改變,對我國沖出國外企業的技術壁壘、高新技術產業升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吳鴻委員說,中國是一個充滿人才資源,市場需求的國家,由于市場機制不足等多種因素,對新技術的投入遠遠不足,在許多關鍵技術領域落后于美國。如何讓“中國云計算”領跑全球,不僅僅是企業的責任,更需要發揮政府作為政策引導的基礎性作用,從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獨特商業模式的中國云計算產業體系。 據介紹,云計算的基本原理是,通過將計算和數據部署在大量分布式計算機上,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服務器中,使得企業能夠根據需求訪問計算機和存儲系統。這是一種革命性的舉措,這就好比是從古老的單臺發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傳送,就像煤氣、水電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不同之處在于,它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的。 另一個是云計算中心,它的巨大潛能在于終于能夠使將計算作為水、電一樣的公共基礎服務設施成為可能。當對計算資源的使用變成隨用隨到、按需擴展、安全可靠時,對經濟社會影響是巨大的。當廣大中小企業不再把時間、精力及其他寶貴資源耗費在如何獲取及維護計算資源時,他們必然會將資源投入他們自身業務的創新及優化上去。 吳鴻委員指出,當前,網絡數據與信息資源已成為影響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核心競爭力,因此,支持海量數據存儲和處理的云計算中心相關技術必然關系到國家安全和產業安全,是國家戰略性高技術及相關產業發展的基礎支撐技術。 吳鴻委員認為,云計算中心帶來的新型應用模式將是產業升級換代的一個契機,通過構建云計算中心,充分利用我國互聯網基礎設施發展迅速,網民規模大,應用需求潛力大的先天優勢,構建數據獲取、存儲、處理、服務的完整產業鏈,可以形成新的應用服務模式和產業增長點。但我國目前“寬帶不寬”的狀況,給云計算產業發展面臨體制性的阻礙,嚴重限制了我國云計算產業的發展。 目前,國內寬帶市場形成了雙頭壟斷,運營新型的云計算中心的企業,無法消化高昂的帶寬費用。而在傳統數據中心產業中,目前90%的數據中心業務在電信運營商手中,由于缺少競爭,運營商對云計算中心的建設熱情很低。但中國能不能造就出和谷歌一樣偉大的企業呢?這個答案是肯定的。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如果能夠享有谷歌一樣的條件,我們應該能造出至少“三個谷歌”。因此,吳鴻委員提出以下建議。 一要低成本接入寬帶城域網。建立并完善寬帶市場的競爭格局,建議國家行業主管部門調整并進一步完善監管思路,即,將原來主要是保護中國電信、聯通的監管原則,調整為加強監督這兩個企業的壟斷行業,引入包括廣電網在內新的競爭主體,促進寬帶市場的充分競爭,降低寬帶接入的成本費用,推動云計算的運營企業的技術與業務創新。 二要就近開發便宜的清潔能源。利用中國西部的大量清潔能源更具有前景。如果我國西北部高達數千萬千瓦的風能發電、青海高原上梯級電站所產生的水電,能夠就地被利用來進行大型的運算,減少傳輸的損耗,授予云計算企業直購電的資質,將會有效幫助降低大型云計算數據中心的運營費用,并促進西部的開發。 三要對云計算中心實施優惠電價。云計算所呈現出的低能耗、高效率等特點,與我國政府正在推行的“節能減排”戰略不謀而合。因為電力能耗依然是云計算中心主要的成本之一,目前采取的是工業用電標準,較高的電力費用對云計算中心快速發展是一種制約,希望國家能夠對云計算中心實施優惠的電價政策。 四要在全國范圍內能正常獲得的IDC牌照。在國內目前的環境下,提供傳統IDC服務的企業的發展是受到種種限制的。一方面它必須依托傳統國營壟斷的電信巨頭提供IDC基礎服務;另一方面,其服務對象,廣大中小企業及個人用戶,因為業務的不確定性對價格及其敏感,所以其業務發展總是達不到理想規模。 吳鴻委員認為,要實現這一理想的前提是:國家必須向有條件運營數據中心的企業發放全國范圍的IDC牌照,而不是在各省市IDC牌照發放的關節上制造障礙。只有國家介入解決上述的問題并提供相對的政策,我們才有可能在2015年前后看到如今天谷歌一樣強大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endtimedelusio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