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帶不寬?網絡帶寬成云計算落地的最大制約 |
發布時間: 2012/8/15 14:43:19 |
云計算從概念走向了落地,成為企業在尋求數據中心轉型之路時的最好選擇,但當企業摩拳擦掌,準備大規模部署云計算時,卻發現,這對于現在的網絡性能來說,還面臨著超乎想象的挑戰。眾所周知,云計算可能會大幅度增加互聯網流量,由此引發的服務中斷、網絡延遲等問題會嚴重制約云計算的發展。
雖然從表面上看來,云服務使用方式簡單、輕巧、方便,但是背后卻消耗著大量的網絡帶寬。不得不承認,網絡帶寬的難以保障,成為了制約云計算發展的“隱形殺手”。
![]()
云計算走向落地 足夠高的、可靠的、低成本的、容易獲取的帶寬資源,是云計算產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在中國,帶寬不足、流量成本高的問題都制約著云計算的發展。目前,我國網絡帶寬與美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差距甚遠。在對全球25個國家帶寬的一項調查中,中國排名倒數第二。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寬帶普及率是 33.5%,而在2007年,歐洲的寬帶普及率是35.4%,美國則達到50.9%。非但如此,從比特率、結構速率來講,我國的寬帶也存在較大差距。此外,我國寬帶發展還存在地域性不平衡、城鄉不平衡的現象。 云計算的核心就是基于網絡的應用,接入網絡的帶寬就直接決定了企業使用云計算平臺的質量。舉個例子,如果每個用戶同時使用業務,達到峰值帶寬,那么企業要面對的只能是網絡癱瘓,業務中斷。“如果說每個寬帶用戶都同時在線且跑滿協議帶寬,那真的會是大事件!”可想而知,接入帶寬的問題對于云服務的影響會有多大。有媒體比喻,它就像高速公路的寬窄直接決定著道路暢通與否。 云計算的服務提供依賴于網絡,較低的接入網絡帶寬和不穩定均會使得云計算的性能表現較差,這些還有賴于接入網絡技術的發展。 云計算結構是主要特點是一個可全球訪問的資源結構,這意味著采用云計算結構的用戶將是跨廣域網的。如何有效解決網絡接入問題?例如南北互通、網絡流量瓶頸等問題。由于網絡帶寬小、用戶訪問量大、網點分布不均而產生的用戶訪問網站響應速度慢的問題都有待解決。 隨著云計算技術應運在網游的普及,云技術將會借助網絡多PC計算來減輕用戶的承載(通過網絡共享硬件資源)。雖然,可能會減輕本機硬件的需求,但是將會大大增加了網絡帶寬的吞食。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endtimedelusio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