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電腦光學會操作電腦是不行的,想成為電腦高手我們也應該了解一下計算機硬件方面的知識,對于計算機的硬件知識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不過就是各個硬件的性能指標和該硬件的主流品牌,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計算機硬件中最重要的部分——CPU的性能指標和主流品牌。
主頻 電腦學習網站www.boydavid.com
主頻也叫時鐘頻率,單位是兆赫(MHz)或千兆赫(G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處理數據的速度。
CPU的主頻=外頻×倍頻系數。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存在一定的關系,但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關系。所以,CPU的主頻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是沒有直接關系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沖信號震蕩的速度。 電腦技巧www.boydavid.com
外頻 電腦常識www.boydavid.com
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是MHz。CPU的外頻決定著整塊主板的運行速度。通常我們在臺式機里所說的超頻,都是超CPU的外頻。
注意:目前的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與主板前端總線不是同步速度的,而外頻與前端總線(FSB)頻率又很容易被混為一談。
前端總線(FSB)頻率
前端總線(FSB)頻率(即總線頻率)是直接影響CPU與內存直接數據交換速度。有一條公式可以計算,即數據帶寬=(總線頻率×數據位寬)/8,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于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
倍頻系數
倍頻系數是指CPU主頻與外頻之間的相對比例關系。在相同的外頻下,倍頻越高CPU的頻率也越高。但實際上,在相同外頻的前提下,高倍頻的CPU本身意義并不大。這是因為CPU與系統之間數據傳輸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主頻而得到高倍頻的CPU就會出現明顯的“瓶頸”效應-CPU從系統中得到數據的極限速度不能夠滿足CPU運算的速度
緩存 電腦常識www.boydavid.com
緩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緩存的結構和大小對CPU速度的影響非常大,CPU內緩存的運行頻率極高,一般是和處理器同頻運作,工作效率遠遠大于系統內存和硬盤。實際工作時,CPU往往需要重復讀取同樣的數據塊,而緩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內部讀取數據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內存或者硬盤上尋找,以此提高系統性能。緩存現在包括L1、L2、L3。
制造工藝 電腦常識www.boydavid.com
制造工藝的微米是指IC內電路與電路之間的距離。制造工藝的趨勢是向密集度愈高的方向發展。密度愈高的IC電路設計,意味著在同樣大小面積的IC中,可以擁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復雜的電路設計,F在主要的180nm、130nm、90nm、65nm、45納米。
提示:intel已經于2010年發布32納米的制造工藝的酷睿i3/酷睿i5/酷睿i7系列。并且已有發布22nm與15nm產品的計劃。而AMD則表示、自己的產品將會直接跳過32nm工藝(2010年第三季度生產少許32nm產品、如Orochi、Llano)于2011年中期初發布28nm的產品(APU)。 電腦入門www.boydavid.com
多線程
同時多線程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簡稱SMT。SMT可通過復制處理器上的結構狀態,讓同一個處理器上的多個線程同步執行并共享處理器的執行資源,可最大限度地實現寬發射、亂序的超標量處理,提高處理器運算部件的利用率,緩和由于數據相關或Cache未命中帶來的訪問內存延時。
多線程技術則可以為高速的運算核心準備更多的待處理數據,減少運算核心的閑置時間。
多核心
多核處理器可以在處理器內部共享緩存,提高緩存利用率,同時簡化多處理器系統設計的復雜度。
注意:并不是說明,核心越多,性能越高,比如說16核的CPU就沒有8核的CPU運算速度快,因為核心太多,而不能合理進行分配,所以導致運算速度減慢。在買電腦時請酌情選擇。
文章總結:決定CUP性能的項目是很多的其中包括主頻、外頻、前端總線(FSB)頻率、倍頻系數、緩存、CPU擴展指令集、CPU內核和I/O工作電壓制造工藝、多線程、多核心、架構等等。在這里我們只是接受了其中最重要的幾點。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endtimedelusion.com】
服務器租用/服務器托管中國五強!虛擬主機域名注冊頂級提供商!15年品質保障!--億恩科技[ENK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