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司一窩蜂做手機:爭奪入口圈地運動 |
發布時間: 2012/8/4 17:10:53 |
多家互聯網公司近期相繼涉足智能手機市場。6月6日,盛大網絡發布首部投入巨資研發的盛大智能雙核手機。此外,百度公司宣布聯合長虹發布千元智能手機,阿里巴巴、網易等公司也已動手布局制造手機終端。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新近表示,將聯合華為公司推出360特供手機。
互聯網公司一窩蜂做手機為什么?電信專家侯自強 對記者分析說,互聯網公司涌入手機終端,是因為定制手機能夠有助于他們爭奪移動互聯網入口。 電信運營商與互聯網公司之爭 互聯網企業布局移動互聯網是大勢所趨。百度技術委員會理事長陳尚義表示:“以中國電信為例,數據增值業務快速增長,今年年底將和語音服務各占50%。也就是說數據業務的高速成長已成為電信運營商最主要的收入。”陳尚義認為,像百度這樣的互聯網公司,以及電信運營商、硬件廠商,需要考慮下一個盈利點和競爭的焦點在什么地方。 摩托羅拉移動大中華區總裁孟則認為:“終端之爭并不僅僅是入口之爭。終端只是一個工具而已,最重要的還是互聯網公司和電信運營商,在各自對消費者提供的服務上,今后是相輔相成的基礎運營商和增值服務的關系,還是變成一種直接競爭的關系。”他表示,兩種可能都有。 在孟看來,“產業鏈上真正影響以后大格局的應該是電信運營商和互聯網公司”。電信運營商和互聯網公司作為服務型的公司,都在爭奪用戶,誰能控制服務的入口,競爭優勢就會更加明顯。 “對于互聯網廠商來說,手機業務偏傳統;ヂ摼W廠商并無對應行業經驗,所謂強調入口卡位,更多的戰略考慮在于占領高地,獨立依靠手機實現獲利的可能性并不大。”易觀國際分析師孫培麟認為,互聯網公司從戰略上布局手機基本可以分為兩個目的:一是一種營銷手段,意在獲取或提升用戶流量,補充現有業務,未來可能通過售賣流量獲利,例如小米、奇虎360;二是作為云服務到終端的戰略補充,完成理想形態下云+端的布局,通過離用戶更近的入口獲取用戶行為及信息,提升云服務能力,例如百度、淘寶、盛大、谷歌(微博)。 孫培麟表示,從整體互聯網行業來看,云+端將逐步成為行業內巨頭廠商的重要戰略卡位思路,即使沒有完全清晰的變現能力,后續也不排除繼續有廠商為完成理想化的布局而涌入市場。“從另一個角度看,同樣會存在終端廠商反向布局云端服務的情況,最典型的廠商即是蘋果。未來不排除其他終端廠商通過投資,甚至收購應用服務公司完成布局的可能。” 互聯網企業做手機能不能成功 近日,中興通訊執行董事、執行副總裁何士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做手機需要有清晰的定位與持久的研發,靠一時的炒作不可持續。從現在看,一些互聯網公司更多是在炒作、燒錢,從長期看,難以成功。 很多媒體也質疑互聯網企業做手機容易出現“只開花不結果”的狀況。清科研究中心研究員張亞男表示,業內人士大多認為互聯網基因不適用于終端市場,而當盛大利用互聯網形式小試Bambook電子閱讀器終端市場、小米利用互聯網思維成功銷售小米手機之后,這種“基因說”似乎有點站不住腳。但是,當互聯網企業本著利用終端去推廣自主應用時,就必然會為自有的終端產品打上一層“封閉”的烙印,能否以開放的心態包容競爭者應用,不得而知。張亞男預計,對于部分互聯網企業而言,加入終端戰只是短期嘗試性行為。 雖然存在不少質疑,互聯網企業卻信心十足。陳尚義提出了打造一個“生態圈”的概念。他認為,互聯網公司、硬件提供商、終端生產廠商以及電信運營商,都可以找到發揮各自優勢的地方。“互聯網公司通過長期以來形成很多的優勢,第一個優勢就是基礎平臺的優勢,第二個優勢就是上面凝聚很多的用戶和流量,第三個優勢是各種各樣的應用內容。”陳尚義介紹,像百度這樣的搜索企業,擁有幾千億的網頁以及大量的用戶,對大量的數據進行挖掘,進行系統的精細運作會有很大的商業價值。目前,各個產業鏈的上下游也在積極地做各種各樣的配合,百度通過跟手機廠商的聯合,實際上也不可避免地跟運營商之間聯合,使得三個方面的優勢都得到充分發揮。 中國互聯網公司為什么可以做手機?孟直言是因為中國電信運營商不作為。他介紹,像美國、日本等國家的通信市場,運營商作為一個服務商,一開始就介入終端的采購、分發和零售,在這種大的環境下,谷歌這樣強大的互聯網公司在美國市場想做終端也沒有成功。“在中國,電信運營商在終端上一直采取不作為的策略,運營商既然不做,互聯網公司作為潛在的和電信運營商有競爭的介入者,可以做到終端。” 孟表示,互聯網公司做終端有多少業務的補充或提升,對控制互聯網的入口能起到什么效果,最后還是取決于互聯網公司和電信運營商的競爭結果。 互聯網企業理性入局 2011年,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大佬,通過與終端廠商合作或者自主研發、代工生產的方式,高調進入智能手機領域,開啟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全產業鏈競爭時代。2012年,這種趨勢愈演愈烈,百度、盛大、360、網易等相繼進入,而去年中期即吸引大眾及移動互聯網各市場參與者的小米手機,在這種競爭態勢下,頗感壓力。 張亞男認為,互聯網企業在手機終端布局上“理性”與“非理性”兼具,當手握真金白銀的互聯網企業試圖發力移動互聯網市場之時,也不難發現資本的力量。通過注資或者并購的形式分食并掌握移動互聯網市場先機已經成為另一種方式。2010年,盛大將投資部門升級為盛大資本,專注于投資移動互聯網領域;同年,新浪成立專項基金投資移動互聯網等。張亞男分析,2011年風險投資商頻繁出手移動互聯網市場后,2012年,互聯網企業將粉墨登場。“不過,資金或許可以解決移動互聯網全方位布局,但沒有戰略談布局,最終會被投資所累,盛大即是鮮明例子。” 孫培麟建議其他的互聯網企業需要理智入局,尤其要考量巨大的投入能否獲取更好的回報。伴隨硬件成本的不斷攤薄,整個生態鏈將被迫轉向應用服務。專注做深云端的服務,同樣可以保證持久的競爭能力。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endtimedelusio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