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云計算發展戰略與挑戰 |
發布時間: 2012/8/3 10:01:00 |
云計算盡管火熱,但一直都處在爭論的風頭浪尖。一方面,它被大眾懷疑;另一方面,它又成為廠商競相追逐的對象。云計算的優勢眾人皆知,但是在實現的道路上總是不可避免的會遭遇種種困難。畢竟,云的搭建是以一系列的軟硬件基礎設施與中間件為基礎的。 而憑借在軟硬件方面的巨大優勢,IBM成功得在中國率先推出成套的云計算解決方案。那中國云計算發展現狀如何?中國是不是做好了迎接云計算到來的準備? 積極探索產業云 雖然不少人對IBM最近發布的“物聯網云”和“分析云”表示關注,但是陳良忠卻頻頻向記者提到另一新方向——“產業云”。在介紹“產業云”這一發展方向時,陳良忠表示:“我們有專門的全球小組在選擇哪些產業需要產業云,并定期有一個全球的會議討論現在在發展哪些云。比如醫療云,研發云,政府云都在積極的進行當中。”隨后針對中國現狀,在談到中國發展“產業云”的突破口時,他說國內有兩個領域蘊藏巨大潛力,第一個是汽車產業,第二個是家電產業。將整個零部件上下游廠商整合,將對產業升級有極大的幫助。 中國地位特殊 在談到IBM在中國的發展戰略時,陳良忠表示:“IBM是一家全球整合公司,但是中國對于我們來說有幾點特殊之處。”那特殊之處如何體現呢?他隨后進行了分析:“中國擁有IBM全球八大研究院之一,這些在中國的專家人員能充分了解中國的需求,發展適合中國的產品。此外,中國也是IBM的全球軟件開發中心,全球使用的很多IBM軟件,包括云相關軟件的開發地點都在中國。因此,我們在設計、開發云計算解決方案和軟硬件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中國的特殊需求。這也是為什么很多IBM云計算方案能在中國推廣的原因。中國研究院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也很早就參與到云計算的研究當中,當全世界還沒有使用這項技術時,中國研究院就已經開始實施了。” 在推行本土化進程方面,IBM將采取哪些舉措?陳良忠說:“在中國,除了龐大的研發團隊,我們還擁有大量的業務伙伴,比如金蝶,用友等等。這些伙伴將是我們未來發展云計算的伙伴,云計算不可能只有IBM一家可以做,有很多應用開發要依賴開發商來一起完成,他們非常了解國內市場,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反應。” 用戶如何迎接云計算 最后,陳良忠分享了在中國推行云計算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他說:“首先,云計算有很多層次,可以從不同的面談云計算,就像中國古語中的‘盲人摸象’,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如何在用戶中形成一個對云計算共同的認識就顯的很困難。第二,用戶在選擇好以后,對于云計算的切入點有不同的理解,不能一味的做云計算,而忽視了別的方面,比如內部協調。” 那在云計算來臨之前,用戶該做些什么呢?陳良忠對用戶提出了建議:“首先,用戶一定要先有所準備,一般來說,我們建議用戶打好虛擬化基礎。其次,要分析現在有多少應用,目前哪些應用可以使用云計算,哪些暫時不用,要一步一步的進行。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需求。” 與其他的廠商相比,在中國的云計算推廣方面,IBM的確是邁開了一大步。但是,這些云計算方案都是首次得到實施,要想得到更廣泛的推廣應用,必將會有一段磨合與測試的道路要走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endtimedelusio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