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改變云計算的未來? |
發布時間: 2012/8/3 9:58:44 |
作為2010年ICT行業內最具魅力的技術,云計算得到了電信運營商、SP、IT服務提供商和設備廠商的共同關注。隨著全球重量級廠商云計算戰略的陸續出臺,一大批中小型云計算廠商、服務提供商也開始搶灘云計算。
放眼整個云計算市場,各環節的競爭都在一步步升級。盡管傳統國際IT巨頭在資金和客戶、渠道資源上都很大優勢,但云計算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國際IT巨頭們實際上與新興云計算公司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云計算是一場計算模式的巨大變革!Google及其云智慧》中指出:“這項全新的遠大戰略旨在把強大得超乎想象的計算能力分布到眾人手中。”云計算解放終端的思想,將改變整個產業的思維方式。
縱觀整個ICT產業發展歷程,每一次計算模式的變革就會引發一場產業變革。同時也會造就一批“名星”廠商。主機時代,IBM風光無限,稱霸一時;互聯網時代,微軟、Intel則是名副其實的行業主導者。
那么,云計算時代,誰才是主角?誰能改變云計算的未來?
一、Google
Google是最早提倡和實踐云計算技術的企業之一,其互聯網搜索服務就建立在云計算基礎架構之上。經過多年的發展Google云計算技術日趨成熟,針對自身特點建立了一套極其有效的商業模式和產品、服務組合。上個月,Google以6820萬美元收購企業級IP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GIPS;召開“Google I/O開發者大會”,發布了以企業級Google App為核心的云計算產品。種種跡象表明,Google云計算目標并不只在于個人用戶,它的野心在于覆蓋從個人用戶至企業用戶的廣大空間。Google還積極與其它云計算企業合作。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高科技企業之一的Google,正以一種先行者的姿態擁抱云計算時代的到來。
二、IBM
IBM是云計算領域名副其實的巨頭,2007年高調啟動“藍云”計劃,推出一系列云計算產品。2008年,IBM在云計算領域的累積投入超過10億美元,將其云計算產品和服務擴展到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市場。為了進一步搶占全球云計算市場,從2009年開始IBM加大了在云計算領域的投入,有消息透露IBM將投資200億美元進行并購、開發云計算終端、推出網絡軟件等等,擺出了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勢。IBM在IaaS、PaaS、SaaS三個層面都有方案推出,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一個不落。近兩年來,IBM的“智慧”戰略如火如荼,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通信、智慧醫療……一切都是智慧的,IBM智慧的云計算也是其智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云智慧正不斷向云計算領域延深。
三、微軟
云+端、軟件+服務是對微軟云計算的最佳詮釋,其云計算平臺Windows Azure被認為是Windows NT之后,16年來最重要的產品,關乎微軟的未來。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多次公開表示,云計算是微軟的又一次機遇。與其它云計算廠商相比,微軟在用戶上有著明顯的優勢。微軟的操作系統和操作習慣,不管是在個人用戶,還是企業用戶中都有很廣泛的影響力。微軟可以借助這些優勢迅速推廣其云計算產品和服務,微軟基于云計算的解決方案正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近日有消息稱微軟云計算用戶已經超過Google App用戶。這表明,微軟云計算產品的勢力范圍正在逐步擴大,將對產業鏈上下游產生深遠影響。
四、中國移動
隨著語音業務ARPU值的持續下降,全球各大運營商都在積極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對于運營商來說,能夠包融IT和電信業務的云計算表出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運營商,中國移動擁有超過5億的用戶,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力,其云戰略備受矚目。2010年5月21日中國移動大云1.0(BigCloud 1.0)正式發布,這標志著中國移動正式挺進云計算領域。近兩年來,中國移動動作頻繁,在移動語音通信之外領域的投資力度之大可謂空前。云計算作為中國移動的一個新機遇,也得到了足夠的重視。中國移動希望能夠借助云計算,彌補其在數據中心數量以及計算能力上的不足。將來中國移動很可能成為云計算領域的跨國巨頭。
五、中國電信
中國電信是中國三大運營商中業務結構最合理的運營商。盡管如此,中國電信依舊面臨傳統業務ARPU值下降和運營成本增加的巨大挑戰。云計算同樣是中國電信的機遇。中國電信已將其“星云計劃”納入戰略轉達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借助云計算和新興的商業模式,實現多業務、多網絡、多終端的融合及價值鏈延伸。中國電信的云計算包含從云到端的各個層面。近日,中國電信已在上海推出全國首批兩款基于云計算概念的手機終端——e云手機。這是中國電信在云計算大棋局中走的一招妙棋。終端是云計算服務的載體,掌握了終端也就抓住了客戶。不管是企業用戶還是個人用戶,終端所帶來的潛在市場價值都是巨大的。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中國電信云計算的發展潛力不可估量。
六、中國聯通
中國聯通也推出了自己的云計算戰略,即:“互聯云”戰略。與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不同,中國聯通的云計算更多的是在IDC層面的拓展。2009年中國電信業的重組給中國聯通打了一劑強心劑,使其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的優劣勢差距進一步縮小。在與中國網通整合之后,中國聯通的IDC業務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聯通希望能夠借云計算實現數據中心運維成本的大幅降低,并具備為更多客戶提供增值業務的能力。與其它兩大運營商相比,中國聯通的云戰略顯得更加低調,應用范圍也相對較窄。但將來中國聯通會不會將云計算擴展到更多層面尚未可知。但不管怎樣,市場是最大的驅動,當更多的云計算需求來臨之時,我想中國聯通也不會輕意放棄。云計算領域的競爭是一個長期而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國聯通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運營商之一,其云計算戰略值得持續關注。
七、亞馬遜
亞馬遜也是最早使用云計算技術的廠商之一,它是互聯網上最大的在線零售商,同時也為獨立開發人員以及開發商提供云計算服務平臺。亞馬遜將他們的云計算平臺稱為彈性計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亞馬遜也是最早提供遠程云計算平臺服務的公司。經過多年的積累,亞馬遜云計算服務已經相當成熟。作為一家在線零售企業,亞馬遜在云技術領域的超前理念,非常令人吃驚。與IBM、Sun、Microsoft這樣的技術性公司相比,亞馬遜的反應速度一點也不落后。
從2004年開始,亞馬遜陸續推出了簡單隊列服務、MechanicalTurk等云計算服務雛形;2006年亞馬遜推出的較為成熟的云計算服務:簡單存儲服務(S3)和彈性計算云(EC2);之后,企業數據和服務都已被放在亞馬遜的“云端”了。亞馬遜認為,云計算是分層分類的,每一類公司提供的云計算的服務都不一樣,而IT基礎架構云計算服務是亞馬遜的直接契合點。分析人士表示,從亞馬遜現有的市場戰略來看,將來其云服務范圍會持續向上下游擴展,亞馬遜在云計算領域的潛力巨大。
八、Salesforce
云計算模式給傳統軟件廠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云端軟件正在取代客戶端軟件成為市場主流。越來越多地企業選擇在線軟件服務,SaaS模式發展突飛猛進。Salesforce是云計算SaaS模式的典型代表,其全球在線CRM用戶超過70000。近幾年來,Salesforce發展速度驚人,在過去短短的四年時間里,其營業額從2億發展到了14億以上,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在線CRM服務提供商。其運營模式也得到了資本市場的廣泛認可,市盈率超過了100倍!
九、Vmware
虛擬化是云計算的核心技術之一,是支撐所有云計算服務的一個基礎。作為虛擬化領域的代表廠商Vmware也推出了自己的云戰略。Vmware正從傳統的虛擬化技術向基于云計算的虛擬化技術遷移。與其它云計算廠商相比,Vmware的“朋友”更多。它與Google、IBM、微軟、Salesforce等云計算巨頭的關系更多的是合作,而不是競爭。因為Vmware的虛擬化技術可以幫助它們改善服務。為了開展分布式數據管理業務,VMware先后收購了SpringSource, RabbitMQ和GemStone,與Salesforce.com聯合推出了VMforce。并與Google合作將Spring應用移植到Google App Engine……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合作伙伴的越來越多,Vmware在云計算領域的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大,并逐步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云巨頭。
十、華為
云計算作為近幾年來最具魅力的新興技術之一,也得到了華為的重視。云計算在華為服務轉型戰略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其A&S Cloud平臺可以幫助電信網解決在全業務運營之后面臨的新商業化挑戰。華為與賽門鐵克公司合作進一步向云安全、云存儲等更多云計算領域滲透。華為的云戰略旨在為客戶提供完善的端到端云基礎解決方案。經過十余年的發展,華為已經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通信設備供應商、通信服務及解決方案提供商。其狼性文化使其成為中國通信業內業務擴展能力、新市場開發能力最強的技術廠商之一。
十一、中興通訊
中興與華為就像一對孿生兄弟,哪里有華為哪里就會有中興,在云計算領域亦是如此。從2009年開始,中興通訊加大了在云計算領域的投入,推出“Co-Cloud(彩云)計劃”,該計劃格外引人注目。中興通訊的彩云計劃旨在將平臺資源、網絡資源、應用資源統等獨立的系統融合成一個獨立平臺,在前端為客戶呈現一個統一的應用服務平臺。另外,為應對ICT產業的云趨勢,中興通訊研發出云計算系列產品,計劃于明年推向市場。這些產品覆蓋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SaaS(軟件即服務)各個層面。
十二、思科
思科對云計算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但其云計算專注在面向服務提供商的底層IT基礎架構層面,2009年正式推出基于云計算的服務平臺。并與Vmware、EMC等云計算廠商合作共同開展云計算服務。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大,思科云計算產品、方案也將不斷向上下游市場滲透。思科云計算產品并不滿足于刀片服務器制造,在數據中心、虛擬化、SaaS/PaaS/IaaS等云計算核心領域都有涉及。這個信息時代的霸主,在過去的10年間共收購了48家風險投資支持的創業公司,業務范圍幾乎滲透到了網絡建設的任何環節。盡管思科并不是最專注于云計算的廠商,也不是最早實踐云計算的企業,但憑借其先進技術和理念,能否在云計算領域后來居上也未可知。
十三、惠普
惠普一直在服務器市場占有較高市場份額,但隨著競爭的加劇,較為單一的產品架構不足以支撐惠普公司的未來發展;萜展驹谕瓿蓪H3C公司收購之后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略調整,也進一步加大了在云計算領域的投入,這一切都是著眼于公司的長遠發展。2010年惠普與微軟投資2.5億美元開發云計算技術。另外惠普在下一代數據中心、高性能存儲、商業智能等領域中也引入了云計算技術;萜展驹谠朴嬎泐I域的發展潛力不容忽視。
十四、戴爾
戴爾公司也推出自己的云戰略,SaaS、PaaS、IaaS三個層次一個不少。經過多年的積累,戴爾逐漸形成了其獨特的方法論、清晰的戰略和整體的解決方案。戴爾云基礎平臺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得到了業內的廣泛關注。如今全球最龐大的五個云計算平臺中,有三個(Windows Azure, Facebook和Ask.com)都運行在戴爾的云計算基礎架構之上。包括中國騰訊在內的眾多云服務提供商也是戴爾云基礎架構的受益者。借助已有的資源優勢和良好的市場環境,戴爾云計算產品正在不斷向更廣泛的市場滲透,它已經成為其它云計算服務提供商不可小看的競爭者。
十五、EMC
存儲是EMC進入云計算領域的主要切入點,它也是云存儲領域的佼佼者,盡管目前以云存儲的業務規模在整個產業中所占的比例還非常有限,但EMC已經全面投入云服務轉型的道路中。圍繞云存儲,EMC加大了在研發人員和資金上的投入比例,試圖作全球云存儲行業的領導者。
十六、Oracle
隨著以SaaS為代表的在線軟件服務的增多,Oracle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谠朴嬎愕脑贫塑浖鉀Q方案給傳統客戶端軟件解決方案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作為全球最優秀的軟件提供商之一,Oracle面對新的市場變化,迅速反應,全面引入云計算服務。并通過與其它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合作,現在Oracle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全面、更個性化的軟件服務。Sun公司是云計算技術的發起者之一,在其服務器集群模型中廣泛地運用了云計算技術。Oracle收購Sun公司之后,將自己的軟件部署和備份等服務推廣到Sun的云計算中,并將Sun的云計算與其云計算融合,形成了更有效的云計算解決方案。種種跡象表明,Oracle正在成為云計算軟件領域的巨頭。
十七、NetApp
與EMC類似,NetApp與云計算的契合點也主要是在存儲上。隨著云模式的深入人心,NetApp也制定了自己的云戰略。NetApp認為,云計算就是將 IT 作為一種服務交付的業務模式(ITaaS)。傳統的存儲方法需要客戶購買不同種類的存儲系統來滿足不同的需求,這將帶來更多的復雜性、更低的存儲利用率以及容量和性能無法被輕松共享或重新分配等問題。NetApp 的統一存儲能夠幫助解決這些問題,讓客戶獲得其他存儲廠商無法企及的高效率——而高效正是云計算的本質。NetApp 在構大型共享的基礎架構環境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設計了獨具特色的NetApp 動態數據中心。作為全球領先的創新性存儲和數據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NetApp借助靈活的云存儲解決方案已經全面介入云計算領域。
十八、SAP
云計算給傳統軟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在新市場環境促使下,軟件巨頭們紛紛踏上轉型之路。作為C/S(客戶端/服務)時代軟件市場的霸主,SAP在云計算到來的第一時間就作出了正確響應,打響了云計算戰略轉型的第一槍。2010年5月18日,SAP正式對外宣布其SaaS及云計算轉型戰略。同期SAP斥資58億美元收購了數據庫公司Sybase,該舉動也是著眼于運送計算和移動互聯網。SAP與思科、Vmware、ECM等其它云計算廠商展開了廣泛的合作,共同推進云計算的發展。近幾年來SAP一直保持著高速的市場增長,2010年第一季度凈利潤超過了5.14億美元,它在全球云計算大舞臺的表演才剛剛開始,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十九、Citrix
2008年9月,Citrix公布云計算戰略,并發布新的Citrix云中心(Citrix Cloud Center,C3)系列產品。作為全球領先的應用服務軟件方案提供商,Citrix在虛擬化技術領域有著十余年的經驗。其產品涉及桌面虛擬化、應用虛擬化、服務器虛擬化、應用網絡、SaaS等諸多領域。其云計算戰略也是圍繞虛擬化產品展開。Citrix的加入,改變了Vmware云計算虛擬化產品一家獨大的局面。這個1989年成立的技術公司,在過去的20余年間發展迅猛,2008年年收入突破了16億美元。它在云計算領域的發展速度也非常驚人,在部分市場已經超過了Vmware。
二十、AT&T
AT&T于美國時間2009年11月16日宣布開始運營新的云計算服務——AT&T Synaptic Compute as a Service。這項服務是與美國VMware與SUN兩家公司合作,旨在為世界上各種規模的企業提供可定制的、高擴展性的云計算服務。AT&T是美國最大的運營,它的加入將對全美國,乃至全球云計算市場都產生影響。
二十一、Verizon
2009年6月3日,Verizon正式推出了面向企業用戶的云計算服務——CaaS。該服務旨在為其它企業分享Verizon強大的服務器計算資源,以降低其它企業的IT成本。企業用戶可以把他們的IT設備,包括存儲介質、服務器以及網絡設施等交給Verizon,Verizon將會使用自己的網絡以及數據中心對這些公司所提要求進行處理。調查數據顯示,Verizon云計算服務可以幫助用戶節省30%至60%的成本。Verizon是美國最大的無線運營商,其云計算業務正在一步步擴大。
二十二、法國電信(Orange)
Orange也推出了完整的云計算服務,涉及范圍從基礎設施到實時商務應用。Orange 完整的云計算解決方案涵蓋了一整套服務,包括了從基礎設施到實時商務應用的需求。法國電信是全球電信跨國公司,是綜合全方位業務的電信運營商,它的移動電話在法國和英國是位居第一,在全球19個國家有6330萬用戶,互聯網接入服務在法國排第一,在歐洲第二,在十個國家有1100萬活躍的用戶。他的云計算服務也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其它肯有發展潛力的云計算廠商還有:Intel、Novel、Red Hat、CA、Yohoo、Hadoop、Hosting.com 、Terremark、Rackspace、友友新創……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endtimedelusio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