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擁有哪片云?——云計算初成長 |
發布時間: 2012/8/1 15:21:51 |
剛剛過去的2009年,可以說是中國云計算大幕真正拉啟的一年。在這一年,各類提供商的云計算戰略與方案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熱鬧非凡;用戶的云計算需求也是百花齊放,各有不同。透過各種紛繁蕪雜的云計算報道,我們可以發現,云計算是未來的趨勢已初步成為各界人士的共識,但看似“虛無縹緲”的云究竟是什么,有哪些主要類型,何時能真正讓人“觸手可及”,現在仍然處于“百家爭鳴”的狀態,也沒有達到相對一致的認識?傮w而言,中國的云計算市場仍處于導入階段,它的應用大幕尚未真正開啟。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中,我們將以連載的形式與您一同回顧2009年中國云計算的發展歷程,并展望未來的趨勢。 你想擁有哪片云?——云計算初成長 綜觀2009年,云計算的理念與技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主要表現為云計算的關鍵特征、服務模式、部署模式,以及關鍵技術方面在業界開始形成一定的共識與突破。 上篇:云計算的服務模式和部署模式 2009年討論最多的焦點是:什么樣的應用或服務才能算作云計算?業界雖然對如何定義云計算還未達成共識,但對于云計算的關鍵點有很多機構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的說法。NIST認為,云計算有五個關鍵特征,唯有符合這五個特征的應用,才能稱作是云計算。這五個特征可以分成兩方面,一方面是針對云的使用者而言,一方面是針對云的提供者而言。對于云的使用者,云計算有三個關鍵特征:第一,它是一種計算能力或資源的利用,而不僅僅是信息或資訊的獲;第二,使用者不需要自己構建或部署相關的復雜后臺系統或軟件,直接通過互聯網即能應用;第三,隨需應用,按需付費。對于云的提供者而言,云計算有兩大關鍵特征:第一,擁有服務器、存儲或網絡等硬件設備的資源池;第二,支持用戶采用彈性部署的方式。某種程度上說,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的觀點基本得到了業界的一致認可。 服務模式和部署模式已初步形成是2009年云計算理念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成果。從當前的發展狀況來看,業界普遍認為,云計算的服務模式可以分為SaaS、PaaS和IaaS三種,部署模式可以分為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云計算的服務模式 當前,幾乎所有的知名IT提供商、互聯網提供商,甚至電信運營商都在向云計算進軍,都在提供相關的云服務。但歸納起來,當前云計算的服務模式可以分為三大類,即SaaS、PaaS和IaaS。 1、SaaS(軟件即服務) SaaS(軟件即服務),是指用戶獲取軟件服務的一種新形式。它不需要用戶將軟件產品安裝在自己的電腦或服務器上,而是按某種服務水平協議(SLA)直接通過網絡向專門的提供商獲取自己所需要的、帶有相應軟件功能的服務。本質上而言,軟件即服務就是軟件服務提供商為滿足用戶某種特定需求而提供其消費的軟件的計算能力。 當前,SaaS有各種典型的應用,如在線郵件服務、網絡會議、網絡傳真、在線殺毒等各種工具型服務,在線CRM、在線HR、在線進銷存、在線項目管理等各種管理型服務,以及網絡搜索、網絡游戲、在線視頻等娛樂性應用。 SaaS是未來軟件業的發展趨勢,目前已吸引了眾多廠商的參與。不僅微軟、Salesforce等各大軟件巨頭都推出了自己的SaaS應用,用友、金蝶等國內軟件巨頭也推出了自己的SaaS應用。 2、PaaS(平臺即服務) PaaS(平臺即服務),是指將一個完整的計算機平臺,包括應用設計、應用開發、應用測試和應用托管,都作為一種服務提供給客戶。在這種服務模式中,客戶不需要購買硬件和軟件,只需要利用PaaS平臺,就能夠創建、測試和部署應用和服務,與基于數據中心的平臺進行軟件開發相比,費用要低得多,這是PaaS的最大價值所在。 目前PaaS的典型實例有,微軟的Windows Azure平臺、Facebook的開發平臺等。PaaS自身不僅擁有很好的市場應用前景,而且能夠推進SaaS,并與其共同發展。對于想進入SaaS領域的提供商而言,PaaS關鍵是降低了他們開發和提供SaaS服務的門檻,而對于已經在提供SaaS服務的提供商而言,PaaS可以幫助部分提供商進行產品多元化和產品定制化服務,讓更多的ISV成為其平臺的客戶,從而開發出基于平臺的多種SaaS應用,使其成為多元化軟件服務供貨商。同時,PaaS降低了SaaS應用開發的門檻,提高了開發的效率。 3、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 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是指企業或個人可以使用云計算技術來遠程訪問計算資源,這包括計算、存儲以及應用虛擬化技術所提供的相關功能。無論是最終用戶、SaaS提供商還是PaaS提供商都可以從基礎設施服務中獲得應用所需的計算能力,但卻無需對支持這一計算能力的基礎IT軟硬件付出相應的原始投資成本。 目前有微軟、Amazon、世紀互聯和其它一些提供存儲服務和虛擬服務器的提供商可以提供這種基于硬件基礎的IaaS服務,他們通過云計算的相關技術,把內存、I/O設備、存儲和計算能力集中起來成為一個虛擬的資源池,從而為最終用戶和SaaS、PaaS提供商提供服務。 云計算的部署模式 對于提供者而言,云計算可以有三種部署模式,即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1、公共云 公共云,是指為外部客戶提供服務的云,它所有的服務是供別人使用,而不是自己用。目前,典型的公共云有微軟的Windows Azure Platform、亞馬遜的AWS、Salesforce.com,以及國內的阿里巴巴、用友偉庫等。 對于使用者而言,公共云的最大優點是,其所應用的程序、服務及相關數據都存放在公共云的提供者處,自己無需做相應的投資和建設。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由于數據不存儲在自己的數據中心,其安全性存在一定風險。同時,公共云的可用性不受使用者控制,這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2、私有云 私有云,是指企業自己使用的云,它所有的服務不是供別人使用,而是供自己內部人員或分支機構使用。私有云的部署比較適合于有眾多分支機構的大型企業或政府部門。隨著這些大型企業數據中心的集中化,私有云將會成為他們部署IT系統的主流模式。 相對于公共云,私有云部署在企業自身內部,因此其數據安全性、系統可用性都可由自己控制。但其缺點是投資較大,尤其是一次性的建設投資較大。 3、混合云 混合云,是指供自己和客戶共同使用的云,它所提供的服務既可以供別人使用,也可以供自己使用。相比較而言,混合云的部署方式對提供者的要求較高。 圖1: 云計算典型部署模式 下篇:云計算技術的兩大突破 從技術層面來看,2009年有兩大突破,即云平臺技術和動態數據中心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云平臺技術主要是指與云計算運營和開發服務的相關技術。2009年取得明顯突破的是微軟Windows Azure Platform的正式發布。Windows Azure Platform是一個運行在微軟數據中心的云計算平臺。它包括一個云計算操作系統和一個為開發者提供的服務集合。開發人員既可以通過該平臺來創建自己的應用,也可以將自己創建的應用直接部署在該平臺中。Windows Azure platform包括三大部分,即Windows Azure、SQL Azure和Windows Azure platform AppFabric,其中Windows Azure可看成是云計算的操作系統,SQL Azure是云計算的數據庫,AppFabric則是云計算的開發服務平臺。通過AppFabric,開發人員可以把現有應用和服務與云平臺的連接和互操作變得更為簡單,它可以讓開發人員把精力專注于應用邏輯,而不是在部署和管理云服務的基礎架構上。Windows Azure Platform不僅大大降低了云計算的開發和布置難度,還可以方便地將已有的許多應用程序平滑地遷移到該平臺上運行。 數據中心的動態云解決方案是2009年云計算技術的另一大突破,其核心目的是實現數據中心的彈性布置。利用動態云解決方案,用戶能夠自己智能地管理數據中心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等基礎設施,提高IT基礎設施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實現計算資源的動態優化。以微軟動態云解決方案為例,基本解決了包含了配置、數據保護、部署、監控等四大基礎設施等在內各種技術問題。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endtimedelusio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