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var id="fe6gj"></var>

    <rp id="fe6gj"><nav id="fe6gj"></nav></rp>

    <noframes id="fe6gj"><cite id="fe6gj"></cite>

    <ins id="fe6gj"><button id="fe6gj"><p id="fe6gj"></p></button></ins>
    1. <tt id="fe6gj"><i id="fe6gj"><sub id="fe6gj"></sub></i></tt>
        始創于2000年 股票代碼:831685
        咨詢熱線:0371-60135900 注冊有禮 登錄
        • 掛牌上市企業
        • 60秒人工響應
        • 99.99%連通率
        • 7*24h人工
        • 故障100倍補償
        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幫助中心>文章內容

        雷萬云:云計算的智慧、資源和模式

        發布時間:  2012/7/28 10:10:03
        是一種顛覆性的交付模式

         

        楊:“云”究竟跟我們過去十幾年做的信息化有什么區別?云的建設跟我們原來做項目,或買一個軟件有什么區別?當然云的架構、云的方案大家都知道肯定是不同的,但是它的實踐跟我們過去做的事情有沒有本質區別呢?

        雷:我覺得既有區別又沒有區別。首先是系統建設的理念有區別。云是一種集中的一體化的資源整合,把原來的一些技術難點,分散的系統整合到一起,形成一種服務交付方式,這是一個質的飛躍。云計算可以說是一個顛覆性的交付模式。所謂沒區別,是說和之前的工作有聯系,尤其是企業從傳統的IT演進到云,它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有連續性,是一種平滑過渡。云是信息化建設的一部分,把我們現有的資源整合到一起,形成顛覆性的交付模式的變化,我們對它要有一個新的認識,不能按傳統的觀念、傳統的建設方法去看待。

        楊:那么云是一種改良呢還是一種革命?

        雷:是逐步改良,但是最終達到革命性的目的。我們可以回顧一下傳統模式下購買信息服務所經歷的過程。以某企業為例,首先需要購買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等硬件基礎設備。租用網絡帶寬,同時還需考慮數據中心的建設等問題。在為服務器購買相關的基礎軟件使用權,為上層應用提供適宜的運行環境后,企業還需結合自身需求購買具備相關功能的軟件。如果沒有完全滿足需求的軟件,企業還需專業開發人員開發或依靠第三方開發。除此之外,企業還要配備專業人員對IT系統的軟硬件進行維護。以后如出現業務/用戶規模擴大,新功能新需求的增加,還需重新采購相關硬件基礎設施以及購買或定制相關軟件,同時考慮和現有系統對接。每次擴容或增添新功能模塊,都必須經歷此過程。

        這一切,在云計算時代將發生顛覆性的改變。用戶將聚焦于信息服務本身,而無需關注底層IT基礎設施的部署與維護,用戶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根據自己的需求定制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同時可根據實際需要動態購買所需要的資源與服務,而無需為大量不需要的功能買單。此外,對底層硬件的維護再也不是用戶所關心的事情,通過簽訂服務等級協議(SLA)等方式,用戶僅需關注信息服務而屏蔽底層物理設施的實現方式。在需要擴容或增添相關功能時,也無須考慮底層硬件條件的制約,只需通過網絡在應用中增添相應的資源或模塊即可輕松完成定制。

        在云計算時代,信息服務的購買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傳統模式下,底層硬件、基礎軟件授權、應用軟件授權費用需單獨考慮,并且為了保證系統的健壯性,這些投資往往要進行放大用于應對業務短期峰值對系統造成的沖擊。但在云計算模式下,整體信息應用服務不但實現了定制化,而且實現了底層邏輯基礎資源、基礎軟件和應用的一體化,即信息服務以一個整體的形式出現,應用與基礎軟件和底層邏輯基礎資源的優化在服務中得到保證,同時,用戶購買服務的顆粒度也進一步細化并且實現動態調整。在投資模式上,企業的IT費用支出也將從資本性支出為主向運營性支出為主轉變,另外還大大降低了初期費用的投入。

        云計算顛覆性地改變了傳統IT服務的商業模式,大大降低了獲取IT服務的門檻,使云計算成為社會信息化的基礎設施,人們使用IT服務將像使用水電一樣方便、快捷、廉價。

        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們正處于向革命演進的階段,云計算要建立一個清晰的商業模型有一個過程。首先,作為多種技術集大成者的云計算,要將各種技術融會貫通,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其次,人們對云計算的商業模式有一個認識和接受的過程;最后,云計算產業鏈的形成也是一個多方博弈的過程。

        楊:你剛才的觀點我是認同的,我覺得云本身是一種革命?赡苊總企業面臨的現實條件不一樣,革命需要摒棄,要把一些東西放棄掉,F在很多人就困惑在這個地方,有些企業比較小,很短時間就可以改造完畢。但有的企業很大,有很大的數據中心,有幾千臺服務器,幾百個軟件系統,這樣的企業要開始革命是一種痛苦。

        雷:云是一個演進過程。企業向云演進,首先由數據中心一體化管理開始,先集中整合,標準化、虛擬化、自動化,然后云化,有不同的層級。在這個演進過程中你是不是云對企業并不重要,關鍵是你能節約成本,快速響應業務,這才是實質。但這都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完成的。

        楊:企業會面臨各種具體的問題,比如幾千臺服務器可能是不同的品牌,企業要為此塑造出一個很大的資源池,這從現有的資產的角度幾乎無法實現。

        雷:不盡然,F在有些大型企業他們做得很好,把能進行虛擬化的、能整合的進行整合。比如說現在要增加服務器,他就把同類型的服務器整合到一起,形成一個資源池;不能整合的還繼續用,因為是有生命周期的;能整合的,還有新增加的都形成資源池,這在理論上都是可行的。由于技術、成本各方面的問題,可以把一些同類項逐步整合,但沒有必要把已經建得很好的、運行非常穩定的系統拿去重新改造。不是所有的ERP都要用云,那也不可能,現在水平也沒有達到。

        云的三種服務方式Saas、Paas、Iaas都有成功的案例。央企的IT基礎設施比較完善,那就從從一體化數據中心管理開始,這是最現實、也是最容易實現的,也最能節約成本。

        是不是完整的云不重要

         

        楊:云的理念和云的技術實現這兩個是可以共生的,還是可以單獨成立的?

        雷:我覺得有時候有些道理明白了就行,為什么非要做成一個云?有的系統你可以不做成云。例如說私有云就是一家企業用,不需要計費對不對?那還要做一個計費系統干什么呢?用一個虛擬化的監控平臺就行了,不需要一個完整的監控平臺,企業可以逐步地去演進,不是一夜之間就要等著云落地。

        一個系統,用了云的理念,用了云的一些關鍵技術,我覺得承認它是云不是云都是無關緊要的。云有五個基本特征,可能符合三個基本特征就足夠用了,為什么一定要滿足其他所有的條件?這沒有必要。企業是以節約成本、快速反映市場、提高效率為目的的,而不是一定要做一個云平臺。我做了兩個平臺但從來沒有承認這就是云,但我承認它們是基于云計算的理念,按云的一些關鍵技術去做的,這是一個演進的過程。

        楊:也就是說云在理想上是應該是盡善盡美,在時間和目標上可以多樣化。

        雷:對,企業要從企業的實際和應用需求出發,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開展,不能以云為目標而目標。云計算產生是由十年互聯網推動的,我們的應用也有一個長期的演進,看來云端的生活非常美好,但是讓我們IT人,我們的產業鏈的研發者要構建這個云平臺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第一步,數據中心的整合集中、標準化和優化。過去建的數據中心是根據不同的應用有不同的服務器和存儲,要把這些服務器、存儲架構實現異構,或者是讓它能夠分享,這樣能提高數據中心資源利用的效率。第二步是通過虛擬、存儲、SOA等手段,做到整個數據中心的轉化。第三步是建立一個有彈性、動態的IT基礎架構,在企業需要的時候,IT資源可以隨時增加或者減少。比如,云架構可以根據業務需求,隨時加減服務器和存儲,而不影響或者中斷業務。但在過去,IT數據中心建完了就建完了,完全是固定的。采取了云架構會不會導致過去的IT投資被浪費?云構架首先是對現有IT資源進行優化;其次才是針對不同應用的部署問題。

        楊:國藥集團是否有這樣的案例?

        雷:以我們國藥集團面對云計算的思路為例。我們2010年初改造了集團數據中心,把20多臺服務器進行整合、虛擬化、集中化,把十多套系統放在一個資源池里,經過一年多運行效果很好,既節約了成本,又能迅速部署。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在國藥國大藥房做了一個全國醫藥零售系統的基礎設施虛擬化平臺,這是由五套應用系統形成一個零售一體化的平臺,我們用云的理念,整合數據,形成虛擬化的平臺,最后只用傳統方式的四分之一的成本就搞定了,現在運行也非常良好。原來的方法可能10%的資源利用率都不到,現在利用率有50-70%,又綠色、又環保。沒有必要非做成一個云,但是我用云的理念、虛擬化的技術解決了企業的實際問題。

        楊:你最后實現了類似云的交互方式,從理念上來講不是云,從實現上面來講可能類似于云的應用。這種改造難度以及改造尺度你估計會有多大。

        雷:沒有難度,F在技術可以實現。

        楊:我覺得這個案例挺好的,用大的云的思想來解決我們用戶終端交互問題,然后用虛擬化務實地解決整合問題。真正完全做成云不是完全必要的。 

        云是IT人的鳳凰涅槃

         

        楊:云的好處大家都知道,那么云到底有什么威脅呢,企業私有云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雷:云做好了沒有安全威脅。我們將形成了兩地三中心,互為備份,同時運行,這樣會更安全。原來的災難備份可能要花幾百萬乃至幾千萬元建一個很遠的機房,建一個災難備份,F在通過云就能輕松解決,F在很多云不是真正的云,真正的云必須要有備份,對于用戶來說,如果做好了云安全,就沒有什么大問題。當然,資源越集中越有風險。

        楊:這會比原來大集中的風險更大嗎?

        雷:這和原來的大集中不同,是一個質的變化。什么都是有風險的,但是這些風險都是有對策的。

        楊:服務會不會變得更復雜?

        雷:服務對最終用戶來說反而更簡單了。

        楊:那對IT人員來說呢?

        雷:云計算絕對不是IT技術人的絞索,相反,它解放了IT專業人員很多的工作負擔。但是,如果說云計算是IT專業人員的救贖也不正確。其實,云計算是IT專業人員的一次鳳凰涅槃。當云計算實施之后,IT專業人員的工作將上升一個層次,從以往的運維工作上升到更高一層的策劃和實施層面。也就是說,云計算的出現并不會使得IT專業人員在企業級用戶中消亡,相反,它對IT專業人員的要求更高了。IT專業人員將會投入更多時間關注業務流程、與供應商協商合同、管理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而不再像以前要花大量精力來考慮CPU、存儲容量和冷卻系統。這樣,他們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作為一個具有技術戰略眼光的業務領導人參與公司的經營活動?梢,云計算的提出并不會導致IT專業人員的職業空間狹窄化,但是IT專業人員必須根據云計算的普及進行自身的技術方向調整,以往的IT管理維護工作的比重有可能降低,而對于整體IT的策劃和執行能力,對于響應合作伙伴的正確評估等更高層的工作比重將會增加。

        鳳凰經歷了火焰的磨練,最后浴火重生,IT專業人員也會跟著云計算的普及進行自己新一輪的技術進化。這對于IT專業人員來說,只是無數次進化中的一次而已,但是這一次的進化卻是一次從傳統數據中心到云計算服務的重大認知革命。

         

        行業云的美妙前景

         

        楊:有些企業自己建立了很多私有云,那這些云會不會獨立出來,成立一個同行業的公共平臺呢?

        雷:云部署有四種方式:公共云、私有云、混合云、社區云。你說的是第四種部署方式,社區云或者行業云,這個可以實現,這就是供應鏈的一部分。你自身的平臺、企業的供應商服務系統、客戶管理系統、或者電子商務系統形成一個社區,你把客戶、供應商都集中到你的社區,這就叫社區云。

        楊:可以成為全中國醫藥行業或者全世界醫藥行業的公有云嗎?

        雷:沒有問題,我有兩本書都寫了醫藥健康云。只要做好安全保密措施,云是可以開放的。社區云也是有開放的層級的,很多區域開放不一樣,看到東西也不一樣。就像BI,領導看什么,部門經理看什么,二級公司看什么,人力資源的可能就看不到,這和社區云是一樣的道理,大家都是隔離的,共享也是有一定條件的。

        楊:那比如說制造業是比較分散的,也可以全行業建一個云平臺解決全行業問題?

        雷:現在已經有對制造云的研究了,制造云可能是改變全世界制造行業的最深刻的革命。在制造云下,全球化的制造系統都在一個平臺上,可能這個螺絲釘是在中國制造的,發動機是在德國制造的,但都在這個平臺上,設計好以后分發到全球平臺,通過平臺的物流配送,交付給用戶。整合了行業的設計、科研、制造、交付、服務,這就是一個制造云,這個創意很好。

        楊:我覺得制造云的理念非常有前景,這比建一個私有云更有意義。

        雷:這就是協同,一體化的制造。

        楊:未來世界就是這樣的,很多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整合了。但進一步思考,這種形式半私的云誰來建呢?每個企業都得用,但是誰來建呢?只能政府來建。

        雷:有公有云,有企業云,公有云和企業云形成混合云。

        楊:每個企業都建私有云,并不是效用最大化。

        雷:集團企業建私有云,其他的談不上私有云,像中小企業根本不需要獨立建云平臺。

        楊:現在很多企業要做云,可以不可以給他們一些建議,應該注意一些什么問題?

        雷:對于集團企業來講,我覺得首先要弄清楚云計算的原理、概念。其次關注技術成熟落地的供應商。第三,了解自己企業實際處于什么狀態。云有不同的步驟,要考慮七個能力的建設,這七個能力分別是展現集成能力、數據分析能力、流程集成能力、應用集成能力、數據集成能力、數據架構能力、基礎設施整合能力。

        楊:云的前景是什么,云的未來是什么?云是不是終極?

        雷:云是為企業、為國家、為經濟服務的,技術進步了推動商業進步,這是一種互動。全球化是工業化以后最大的整合,全球化的整合靠什么,就是要靠云,如果全球化的方向不變,那么云還會繼續發展,如果這個方向是錯的,云肯定發展不起來。

        所以我總結云計算是六個字:智慧、資源、模式。對CIO來說,要關注如何用計算機的智慧、云計算的智慧,CIO智慧把企業的IT資源整合起來,形成一種服務的模式,交付給企業員工客戶供應商,形成一種創新的模式。對企業的CEO來講,要關注如何把企業的資源通過企業的智慧、IT的智慧、云計算的智慧和CEO的智慧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創新的商業模式、服務模式交給企業的客戶員工供應商,形成一個競爭優勢。所謂的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無非就是資源整合,形成模式,提供服務。所以,云計算難以理解就是因為它涉及的不僅僅是一個計算的技術概念,而是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企業、不同的產業,意味著不同的意義。

        中國企業在全球一體化中要走向國際,要大國崛起,沒有云計算產業本身參與,或者企業不用云來武裝,肯定會失去這個機會,走向國際化的進程將會受阻。所以我們不能坐等,而是要積極參與。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endtimedelusion.com】

        服務器租用/服務器托管中國五強!虛擬主機域名注冊頂級提供商!15年品質保障!--億恩科技[ENKJ.COM]

      1. 您可能在找
      2. 億恩北京公司:
      3. 經營性ICP/ISP證:京B2-20150015
      4. 億恩鄭州公司:
      5. 經營性ICP/ISP/IDC證:豫B1.B2-20060070
      6. 億恩南昌公司:
      7. 經營性ICP/ISP證:贛B2-20080012
      8. 服務器/云主機 24小時售后服務電話:0371-60135900
      9. 虛擬主機/智能建站 24小時售后服務電話:0371-60135900
      10. 專注服務器托管17年
        掃掃關注-微信公眾號
        0371-60135900
        Copyright© 1999-2019 ENKJ All Rights Reserved 億恩科技 版權所有  地址:鄭州市高新區翠竹街1號總部企業基地億恩大廈  法律顧問:河南亞太人律師事務所郝建鋒、杜慧月律師   京公網安備41019702002023號
          0
         
         
         
         

        0371-60135900
        7*24小時客服服務熱線

         
         
        av不卡不卡在线观看_最近2018年中文字幕_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_一级A爱做片免费观看国产_日韩在线中文天天更新_伊人中文无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