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認識度:旅游鞋的廣告認知 |
發布時間: 2012/7/20 16:41:22 |
旅游鞋的市場大家可能都比較熟悉,因為我們身邊的此類廣告可以說是鋪天蓋地。特別是一到某個重大的體育賽事的時候,旅游鞋廣告就會“蜂擁而至”,一片混戰!
在這場廣告大戰中,幾乎沒有一個勝者。 我們都知道,福建晉江那邊大部分鞋企都是做外貿加工的,也就是所說的“貼牌”,但是大家做著做著利潤就低了,這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然后,惡性競爭開始出現了,很多企業開始互相壓價,逐漸把產品的價格水分都榨干了;再然后,大家都開始想著,做加工企業風險太大了,競爭這么激烈,沒法做,還是做國內市場、做獨立品牌產品好;再接下來有些企業就開始琢磨做品牌了,它們首先想到的是做廣告,要找形象代言人。 第一家做廣告的企業,其成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當時所有的企業都沒有做,只有它做了。這家企業利用便于開發的中低端渠道資源,然后用大量的廣告宣傳進行銷售拉動,廣告拉動以后進行渠道鋪貨,加大了在全國各個網點的鋪貨力度。 在當時的條件下,這種鋪貨策略確實得到了好處,可是第二家企業看到了這種好處也趕快跟著這么做。換句話說,這樣一跟風就拉動了整個區域的市場都在做廣告,都在利用廣告拉動自己的品牌。 但是,這種廣告只是一種簡單的廣告認知。比如他們找形象代言人,形象代言人的基本作用就是用來帶動品牌認知的,所以形象代言人必須是一個高度認知的人物,這是第一。第二,形象代言人要符合你的產品定位,比如說耐克請喬丹做廣告,就符合他的定位。而國內的很多企業,開始做的時候還算可以,他們請孔令輝、劉國梁等運動員來做廣告,但后來,這些企業一想,形象代言人不就是要求高度認知嗎,你找孔令輝、劉國梁,也不算太有名啊,那我就請周潤發、劉德華,還有的去找范冰冰,后來這些企業全無聲無息了。因為這樣做的結果只有認知,沒有概念。 那么,什么叫沒有概念呢? 就是說,我這個人大家都認識,但我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大家就都不清楚了,在選擇的時候就會犯糊涂。因為,我們在選擇的時候都有自己的喜好,比如你的脾氣怎么樣,性格怎么樣,素質怎么樣。我們都喜歡和同類人交往,因為這是你喜歡的那幫人。但如果根本就不了解,知名度再大,和我有什么關系呢?這不一定是好事。 如果你的品牌大家都不認識,短期內你想讓大家都認識你,就找一個明星來,用一個月的時間轟炸似的狂打廣告,先讓大家認識你,然后再做定位,再做品牌好感,這樣雖然會有些問題,但我們倒也可以理解。因為,品牌的塑造必須有階段性的策略在里面。但是,現在的情況不是這樣,我們看到很多企業找形象代言人一找就是一年、兩年的。 這下可就慘了! 因為,你做的是品牌的高度認知,但是隨著認知度的提升,消費者對你的品牌概念也會形成,因為你找的代言人是謝霆鋒,大家就會認為你是個娛樂鞋。如果你的品牌定位是要推廣運動鞋的概念,那么試想你怎么能夠和耐克比呢?你就永遠高不上來。 因此要提醒大家的是,這種品牌塑造的方法是不對的,因為你對做廣告認知的目的根本就不清楚。你弄一個明星,我弄一個明星,你找成龍,我找劉德華,就把所有的人都找遍了,甚至說稍微有點名氣的人都找遍了,然后再狂打認知。 基本上,旅游鞋的廣告都是這個樣子的。 還有一點要說的是,在后期打認知的話就越來越不認知了。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當消費者對各種品牌都認識的時候就等于都不認識了,你的品牌必須有個性才可以,要有特點。但是,我問你,你們的品牌區隔哪塊市場,定位哪一幫人群,你肯定答不上來,因為你根本就沒做。 旅游鞋也是有分類的,有運動到休閑的,有時尚到休閑的,有時尚到運動的,也有休閑到運動的,總之要分很多類。你到底定位在哪一類呢?可能很多企業都不清楚。大家基本上都想往運動休閑里擠。 耐克從全球來說,以前一直是偏運動的,但現在也在打休閑牌。那為什么耐克的廣告還是運動的呢?請了那么多的體育明星,是為了提升品牌。 就全世界來說,休閑鞋的銷量正在迅速上升,因此耐克也在往休閑的方向轉,但中國的這些制鞋企業卻不懂,根本就不理會這回事兒。耐克運動鞋的品牌概念推出來了,但是鞋的造型卻越來越休閑,很多人買耐克是因為既可以平時穿,也可以運動穿。 有些后來居上的品牌,如彪馬,就是以休閑鞋來沖擊市場、搶奪市場份額的,耐克已經感覺到了來自這些品牌的壓力。所以,耐克的休閑鞋比例也正在逐步加大,甚至已經超過了運動鞋的數量,這就說明了一個未來的發展趨勢。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endtimedelusio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