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虛擬化三大需求
需求一:構建公用計算
近年來,在IT基礎設施虛擬化風潮的推動下,公用運算(Utilitycomputing)這一新理念正受到業界熱烈追捧,并被奉為高效IT架構的未來模式。這種靈活、高效的模式能夠在企業真正需要的時間和場所為他們提供強大的IT處理和應用能力,最大限度避免生產能力過剩、冗余及各種不必要的成本。借助于一個虛擬層,各個企業可通過各種商業系統分享彼此的計算能力,全面降低數據中心的冗余,提高IT基礎設備的利用率。
需求二:緩解存儲失控
存儲虛擬化技術不但能滿足企業發展公用計算模式的需要,它還可以解決許多企業面臨的存儲失控問題。
需求三:為ILM奠基
除有助于企業對存儲資源進行高效管理、控制及利用外,存儲虛擬化技術的迅猛發展還有其外部因素—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這塊目前市場上最搶手的大蛋糕正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而離開了存儲虛擬化,ILM根本就無從談起。
虛擬存儲的優點和缺點
對于服務器管理員,傳統的存儲系統已經脫節。這個架構在典型的混亂系統中帶來了幾個問題。通過使用一個合適的存儲虛擬化控制器,能移除許多障礙。即管理訪問磁盤的系統從系統脫離出來,獨立存在,只要存儲到連接到存儲網絡的主機。
另一個好處是存儲系統遷移分配給服務器的邏輯單元號的能力。后臺任務以某種方式執行,即對于連接到存儲的虛擬主機系統來說是透明的。不過這種便利的管理是有代價的:缺少到磁盤的直接路徑。VMware的StorageVMotion技術允許管理員從一個存儲系統移動虛擬機到另一個。
在一定程度上,這提供了相同的功能。存儲系統能意識到整個LUN,并能移動這些目錄到另一個磁盤系統,但是StorageVMotion能移動某臺虛擬機到某個LUN。使用任一過程都能獲得相同的效果,只要通過不同的機制和管理開銷級別。由于直接到磁盤路徑被存儲虛擬化系統隱藏,存儲的一些細節變得更加難以解釋。
存儲虛擬化的六個誤區
人們對存儲虛擬化存在著一些誤解。下面我們看看這些誤解以及實際的情況又是如何。
誤區一:虛擬化只能在網絡交換機或者特定設備中應用
實際情況:虛擬化能夠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應用,包括一個使用軟件的服務器,一個使用軟件的設備,一個存儲系統或者一個使用軟件或者硬件的交換機。在哪里部署虛擬化技術主要看你的需求以及你的選擇。
誤區二:虛擬化只能用來實現LUN和卷管理
實際情況:虛擬化除了節約了費用,對你的存儲管理方式也是一個提升。存儲池卷是一個你可以用來處理構建一個商務應用的必要技術,還是僅僅滿足一個特定需求的漂亮技術?
誤區三:虛擬化能夠避免廠商綁定
實際情況:虛擬化技術實際上把廠商綁定這件事,挪到了別的地方——比如從存儲系統轉移到了在交換機或者服務器上運行的軟件上。舉個例子說:有一種觀點是,如果你使用Cisco,Brocade或者QLogic的交換機,這個交換機上具有存儲虛擬化服務,那么你就被綁定到了提供虛擬化服務的軟件廠商。
不管怎樣,你被綁定到交換機或者設備所使用的特定的軟件上了。然而,任何硬件平臺都潛在著危險—廠商綁定發生在你正在依賴的虛擬化軟件上。存儲虛擬化的規則就是,誰掌握了元數據或者虛擬化功能,誰就控制了主導地位。
誤區四:還不存在針對虛擬化設備和交換機的軟件
實際情況:EMC/InVista,ibmSVC,Fujitsu(Brocade),StoreAge(被LSI收購)Neopath,Attune,Incipient,FalconStor,Diligent,Sepaton等廠商提供了這樣的軟件。然而,不是所有的軟件都可以在交換機,設備,或者服務器上運行,這些軟件的主要功能都是不相同的。
誤區五:虛擬化技術能夠降低存儲管理的成本
實際情況:確實存在節省費用的潛力,但是這是不能保證的。舉例來說,如果你注重存儲硬件上費用的節省,那么看看額外的平臺和存儲管理軟件的費用,還有維護和軟件的費用。你也許對存儲設備的選購更加敏感,尤其是某些包含嵌入式虛擬化性能的存儲設備。
誤區六:虛擬化技術現在還不是非常成熟,還沒有準備好大規模應用
實際情況:這就取決于你怎么看待和使用存儲虛擬化這個詞了。無論你正在談論基于設備的解決方案,虛擬磁帶庫,給予交換機的虛擬技術或者其他技術,都表明虛擬化方案是成熟,可靠的。
事實是一些技術比另外一些技術更加成熟可靠,在有些情況下,它是軟件和硬件的結合,而且需要進一步發展。用戶經常遇到一個問題是IT虛擬化技術被迫作了很多本不屬于自己工作,承擔了過多的期望,尤其是當性能發生變化的時候。